“免疫球蛋白A(IgA)的特點是發(fā)病率高、多發(fā)于年輕的群體,長期以來治療手段相對缺乏。”近日,在談及中國IgA腎病特點及診療現狀時,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教授陳楠如此評價。
IgA腎病是常見的一種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除了患者數量龐大,中國IgA腎病人群病理改變更嚴重、疾病進展速度更快。盡早診斷、盡早干預,防治的重點要前移,用藥對癥,已經成為臨床專家共識。
多發(fā)于青壯年 增速快且疾病進展迅速
陳楠稱,中國腎小球腎炎高發(fā),每年腎活檢將近10萬人,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里面絕大部分都是IgA腎病。
談及誘發(fā)疾病的原因,陜西省人民醫(yī)院教授張鵬說,IgA腎病以及其他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有遺傳背景因素,也有環(huán)境的因素。
他強調,IgA腎病具有地區(qū)和種族差異,中國腎臟疾病的疾病譜和歐美國家不一樣。歐美國家以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相關疾病造成的病種占主導,在美國IgA腎病屬于罕見疾病,但在中國是以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發(fā)病為主,其中IgA腎病約占35%~50%。
“IgA腎病屬于免疫性疾病,但也受生活習慣、飲食、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張鵬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腎臟不僅僅是一個排泄器官,它還是一個內分泌器官。腎功能損害嚴重時,除了會引起心衰及其他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外,還可以導致高血壓、貧血和鈣磷代謝紊亂。
“它看上去是一個慢性腎臟病,但是從人體整體來看,會影響到消化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包括還有很多病人還會有皮膚瘙癢等癥狀。”張鵬介紹。
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教授周曉玲表示,IgA腎病好發(fā)于青壯年,青壯年是家庭的支柱和期望,“一旦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療,有可能會發(fā)展成尿毒癥,這對臨床醫(yī)生是比較大的挑戰(zhàn)。”
專家呼吁盡早啟動對因治療
專家表示,IgA腎病患者以青壯年為主,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絕大多數患者在10-15年內會進展為終末期腎病,需要通過透析或者腎移植來維持生命。
過去國內針對IgA腎病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抑制劑和SGLT-2抑制劑為主的支持性治療,以及全身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
張鵬表示,“由于IgA腎病起病比較隱匿,很多人在早期就忽視了IgA腎病不典型的癥狀,比如說輕度的浮腫、血尿等。其次,對于疾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即使篩查發(fā)現異常,很多人沒有覺得不舒服,不影響正常生活便不重視。但腎臟是一個代償功能特別強的臟器,如果腎功能還剩50%,在臨床上往往沒有任何表現。”
“一方面是原發(fā)病的治療,比如說蛋白尿、血尿的控制和腎功能的保護,另一方面是治療隨著腎功能下降出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等高風險并發(fā)癥。因此這些病人一定要啟動早期治療。”陳楠表示。
她認為,治療IgA腎病的重心要前移,IgA腎病首先要明確診斷,并且一定要把病理和臨床結合。“早期治療應盡可能減少蛋白尿,維持腎功能穩(wěn)定。要盡早診斷、盡早干預,防治重點前移,對因用藥。”
周曉玲強調,重視IgA腎病的綜合管理,早期診斷、靶向干預、精準治療,盡早使用IgA腎病的對因治療藥物,有利于降低患者進展到尿毒癥的風險。(記者張尼)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