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學讀書

心悅誠評 | 在細雨中呼喊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11-22 10:35:34

在細雨中呼喊

□孫瑞榮

  余華的文字總有一種力量,一直沉沉地牽引著人們,冷靜地窺探人生與死亡的關系,以荒誕的黑色幽默揭示出對人性的悲憫思考?!对诩氂曛泻艉啊肥且徊坑嘘P記憶的小說。余華用清新厚重之筆,以少年孫光林的第一人稱視角,描繪了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孤獨、憂傷、絕望乃至幻滅,詮釋了悲劇之美,讀罷耐人尋味,蕩氣回腸。

  《在細雨中呼喊》呈現(xiàn)給大家的回憶是雜亂的,不以時間為向度的,但是余華清晰地把它放置在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里——“在細雨中”。這個環(huán)境有著無限的廣闊性,穿插了故事發(fā)生的所有地點,而“在細雨中”本身又讓這些空間具有了一種時間的持續(xù)性,這便使得日常生活的時間變得毫無意義,因為這種“在細雨中”的體驗貫穿了孫光林的整個童年。

  6歲的孫光林被父親送人,12歲滿懷希望地回家。原以為一家人會溫馨團聚,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父母的嫌棄、兄弟的排擠。當孫光林被哥哥砍傷、向父親求助時,父親卻聽信哥哥的誣陷,把孫光林毒打一頓。當孫光林持續(xù)高燒時,一家人卻在羊棚里等候著母羊下崽。孫光林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父親只是嫌棄地說了一句“便宜那小子”,母親則更希望考上的是哥哥。親人一次次的傷害,讓孫光林徹底覺醒,他知道只有考入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他渴望親情,可換來的是親人的冷漠與偏心。他知道,在這個世界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悲慘的童年、輾轉(zhuǎn)的人生,不過是這場潑墨畫上的幾筆勾勒。就像文末寫的:愛與恨,尊重與鄙視,恐懼與敬畏,憤怒與熱情的沖突,仿佛細雨中的呼喊一樣,觸目可見,觸手可及。這或許就是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讓你合上書本時所有的思緒交織在一起,而接下來要面對的卻仍舊是完整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不禁要問,在細雨中呼喊,到底呼喊的什么?每個人讀完應該有自己的理解——是對于家庭親情的缺失在黑夜中的沉默反抗與呼喊;是在面對人生的孤獨做出思考的呼喊。一串串值得去描述的回憶,透露著生活的美好,但也顯露出一種童年的孤獨與長大成人的孤獨。事實上,童年需要的是關愛、陪伴與理解。而成年的孤獨則是看遍世間百態(tài)對自我的過往的思考與探索,那份無人經(jīng)歷過的童年,只得自己孤獨地品味。孫光林是孤獨的,他的父母、兄弟、朋友都是孤獨的,所有人都在難言的孤獨中或沉淪或吶喊,但最終都淹沒在毫無回音的連綿細雨中。

  整部小說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沒有一條主線,全憑時空的轉(zhuǎn)換和片段的連綴??勺x完后,又分明感覺它是天衣無縫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均被縱橫交錯的線網(wǎng)牽扯著,而這線網(wǎng)的總線頭,就握在余華的手中。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也如孫光林一樣,似乎也在茫然,似乎也在為自己堅定的東西感到不可靠,似乎依然也在細雨中呼喊……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