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趕考故事 志存高遠棋逢對手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4-03-31 15:28:34

  

  丁殿祥(資料圖片)

 

  王壽彭紀念碑。

  “連中三元”的王曾官至宰相,政績卓著,詩文斐然,創(chuàng)造了成語“曾辭溫飽”“曾除丁謂”。曹鴻勛、王壽彭、丁殿祥等狀元在參加“殿試”的科考路上,盡顯其能力與功底,歷經(jīng)機遇和挑戰(zhàn),為人們留下了說不完的話題、膾炙人口的故事。

  “曾辭溫飽” 載入《龍文鞭影》

  北宋咸平五年(1002)三月,王曾赴殿試。殿試考題為《有物混成賦》,王曾的殿試卷贏得閱卷官的青睞,真宗皇帝御筆欽點王曾為狀元,大魁天下。

  王曾在殿試卷《有物混成賦》中寫道:“得我之小者,散而為草木;得我之大者,聚而為山川。”汪洋恣肆,卓爾不群;另如“掌握道樞,恢張?zhí)旒o,將窮理以盡性,思反古而復(fù)始”的施政主張,見解獨到,哲理深刻,深得真宗皇帝贊賞。

  王曾中狀元后,翰林學(xué)士劉子儀跟他開玩笑說:“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他正聲作答:“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平生之志,不在溫飽”,歷史上簡稱“曾辭溫飽”,和他以后創(chuàng)造的“曾除丁謂”以成語形式,載入我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龍文鞭影》。“龍文”原來是古代千里馬的名稱,它只要看見鞭子的影子就會奔跑馳騁。作者借龍文鞭影,寓意本書可使青少年盡快掌握知識,成為千里馬。

  《龍文鞭影》由明朝人簫良編撰。書中所選人物、事件、歷史典故及自然知識,起于上古,訖于明末,廣采博擷,摘英選粹,匯成了我國數(shù)千年波瀾壯闊、美不勝收的歷史畫卷。

  進京趕考 書遇“勁敵”馮文蔚

  清光緒二年(1876),丙子科殿試,曹鴻勛名列其中。書法是歷代科舉選才的基礎(chǔ)條件之一。而這次殿試就書法而言,曹鴻勛遇到了一個強勁對手——江南才子馮文蔚。

  馮文蔚,浙江吳興縣舉子。來京之前,其文章與書法已名噪江南。他書寫的書卷、白折極為秀麗,江南無匹敵者。殿試前,馮文蔚信心十足,認為獨占鰲頭者非己莫屬,故從無第二之虞。及至傳臚高唱,列榜首者卻是魯人曹鴻勛。江南舉子,盡皆愕然,言語表情,多露不服之氣。殿試《策論》卷掛出時,人們便擁上前去,首先觀看曹鴻勛答卷。只見曹卷筆力雄健、俊逸灑脫,文章也一枝獨秀、鶴立雞群。江南舉子自愧不如。此試,曹鴻勛得中狀元,馮文蔚探花及第,二人同入翰林院。

  客棧遇襲 丁殿祥破解暗拳

  青州人丁殿祥是嘉慶年間武狀元。傳說他進京趕考時,住在一家客棧里,每天到教場練習(xí)武功,準備應(yīng)試。

  同住客棧的有一位山西舉子,親眼目睹丁殿祥武藝高強、功夫深厚,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招式神妙,暗自驚奇,把丁殿祥視為此次“奪魁”勁敵。

  一天早起,山西舉子溜進丁殿祥的寢舍,見丁殿祥正在洗漱,趁其不備,由背后猛擊一拳打向丁殿祥右臂,他認為這一擊定會把丁殿祥打傷,會試比武其自然落后。丁殿祥洗臉,從銅鏡中看見背后閃進一人,立刻警覺起來。待到此人出拳,說時遲,那時快,他伸出右手握住來者之手,順勢一個單背,將對手摔倒在地?;仡^一看,原來是趕考舉子山西老客。正色問道:“老兄意欲何為?”山西舉子隨口答道:“鬧著玩,試試老弟功夫唄。”說話間,山西老客自覺有愧,連忙抱拳道歉。

  奪魁誹語 寫詩辯解說“偶然”

  王壽彭奪魁之后,一股不和諧的音符悄然而至。有人說,他的狀元得之“偶然”,“老佛爺”的心血來潮是王壽彭高中狀元的主要原因。有人描述得幾近傳奇,有板有眼:考官們初擬第一甲第一名為旗人左霈,然其姓犯“旁門左道”之忌,不配為“元”;又擬取貴州遵義的楊兆麟,而“楊”姓不顯,亦不配為“元”。后來才擬定為王壽彭。還有人說,光緒二十九年,乃慈禧慶賀70大壽之年。進士名單上,王壽彭的名字引起了主考官的興趣,“王”“壽”“彭”三字,字字吉祥,分明應(yīng)了“王者壽如彭祖”之意。主考官認為“老佛爺”正操辦壽事,倘見到考生王壽彭的名字,定然欣喜,何不將他列第一甲第一名,以討“老佛爺”歡心?于是,將王壽彭的名字置于參加殿試的70名考生之首,呈于慈禧面前。慈禧一見“王壽彭”的名字,果然心花怒放,立即點為狀元。

  面對沸沸揚揚的謠言,王氏有口難辯。惱忿之余,他公開寫了一首打油詩辯駁:“有人說我是偶然,我說偶然亦甚難。世上縱有偶然事,豈能偶然又偶然!”

  人們針對王壽彭所說“豈能偶然又偶然”分析:狀元是經(jīng)過一道道科考程序才選入進士行列并進入一甲的。進入一甲,選為狀元的幾率已經(jīng)很高了,何況那慈禧,雖頤指氣使,但她通曉文墨,而且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的宗旨十分明確,斷不會昏庸到以一個人的名字兇吉去隨心所欲地選拔人才。

  人物生平

  清光緒狀元王壽彭

  王壽彭(1874—1929),字次篯,清濰縣西南關(guān)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湖北提學(xué)使、湖北署理布政使、湖北巡撫,后任山東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秘書、教育司長,北洋政府秘書,山東省教育廳長、山大校長等職。

  王壽彭少年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加上他勤苦耐勞,學(xué)業(yè)大進,17歲便考中秀才,春風得意,嶄露頭角。

  從政以后,王壽彭在任職湖北提學(xué)使期間,曾出訪日本,他以國外先進思想改革湖北教育,培養(yǎng)了不少新型師資,推動了兩湖教育的發(fā)展。不幾年,他被擢升為湖北署理布政使,兼任巡撫,權(quán)傾湖北,是他仕途最輝煌的時期。

  辛亥革命以后,王壽彭仕途跌宕,遺有《考察錄》《濰縣志稿·藝文志》等。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