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4-03-11 09:15:06
剛正循吏竇光鼐
◎孫志
在諸城中心城區(qū)有一灣碧水,名叫“滄浪灣”,其名出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民間習慣稱之為“滄灣”。傳說清乾隆年間的才子竇光鼐少年時曾在灣畔讀書。
竇光鼐(1720年-1795年),字元調,十五歲中秀才,十七歲中鄉(xiāng)試副榜,二十二歲考中舉人第三名,二十三歲中進士。竇光鼐曾經擔任過浙江學政、順天府尹、吏部侍郎、宗人府府丞、禮部侍郎等要職,不論在中央還是地方上任職,他都一清如水、不畏強權、直言極諫,是當之無愧的“循吏”。
竇光鼐性情剛介,對當時官場上的“潛規(guī)則”深惡痛絕,堅決不接受以各種名義給他的賄金。在作為欽差祭南海時,沿途的州縣官員出郊迎送、盛筵款待不絕,還有重金厚禮相送。竇光鼐對這種繁文縟節(jié)、鋪張接待十分反對,當面予以責問并堅辭一切饋贈。竇光鼐在順天府尹任上時,他的父親去世,在他回鄉(xiāng)治喪守孝期間,順天府衙及所轄二十四州縣的官員都送來賻金,竇光鼐拒絕時說:“吾自通籍至京兆,未曾受人財禮,豈以親歿牟利乎?”意思是我自從做官以來從來沒有接受過他人財物,又怎會利用父親的喪事牟利?
竇光鼐曾三次任職浙江學政,這是掌管全省學校和科舉考試的職務。除了本職工作之外,他經常留心浙江官場的生態(tài),發(fā)現官員有不法行為便上疏參奏,疾惡如仇的品格展現無遺。其中,尤以他第二次擔任浙江學政時的經歷最為驚心動魄。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竇光鼐向乾隆皇帝揭發(fā)浙江普遍存在府庫巨額虧空問題,并彈劾部分貪官污吏。這些虧空多由地方超額支出和官員貪污腐敗產生,浙江各級官員對此見怪不怪,將虧空一任傳一任,虧空也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惟有竇光鼐對此現象深為痛恨,以一紙上疏與之宣戰(zhàn)。乾隆皇帝先后派遣兩批欽差赴浙,兩批欽差都企圖大事化小,回奏稱問題并不嚴重。浙江官員便趁機攻擊竇光鼐,說他所奏純屬污蔑。乾隆皇帝也失去了對此事的耐心,嚴厲斥責了竇光鼐。危局之下,竇光鼐并不屈服,而是破釜沉舟,連夜奔赴千里,終于找到確鑿的人證物證。在充分的證據面前,竇光鼐獲得了皇帝的支持,清查了虧空,懲治了貪官。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網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