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予遂
陳干
蔡元培
范予遂在王樂平、陳干、商震諸人的啟發(fā)和影響下,逐漸萌發(fā)了反清的革命思想,為響應(yīng)武昌起義,范予遂剪掉發(fā)辮,參加革命軍。后考入留日預備學校乙班,學習日語。在濟南第一中學時期,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讀書期間,他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五四運動,到處游行、講演、串聯(lián),活動頻繁,積勞成疾。
受陳干等人影響 逐步樹立革命志向
范予遂,1893年5月1日出生在諸城縣范家車村(今屬日照五蓮)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父親范楸芳,有土地二十畝。范予遂兄妹8人,他最年長。二弟范煜壁讀過三四年私塾,曾參加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后回家開中藥鋪。三弟范煜玖未讀書,自幼務(wù)農(nóng)。四弟范煜瑛,黃埔軍校二期畢業(yè),在1930年蔣、閻、馮大混戰(zhàn)中陣亡。
1900年,7歲的范予遂開始在本村讀私塾。14歲時,父親要求他輟學,改學織布。因其堅持讀書,經(jīng)再三懇求,才得父親應(yīng)允,到王家樓子姑母家,同表弟王均甫一起,跟隨姑丈王季龍(清舉人)讀書。兩年后,又經(jīng)王季龍介紹,到牛家官莊小學讀書。1911年,18歲的范予遂小學畢業(yè)。
在牛家官莊讀書期間,范予遂的大表兄王樂平在濟南高等學堂讀書。他放假在家時,常向范予遂和王均甫灌輸孫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思想。有次,王樂平同剪發(fā)青年陳干一起回家。陳干向他們講解剪發(fā)的意義:“豬尾巴”(發(fā)辮)是清朝統(tǒng)治者逼迫漢人留起來的。要革清廷的命,就要割掉“豬尾巴”。其間,同盟會員商震也曾來諸城講學,任教于諸城東門文廟內(nèi)的東吳公學,宣傳孫中山的革命理想。在王樂平、陳干、商震諸人的啟發(fā)和影響下,范予遂和王均甫逐漸萌發(fā)了反清的革命思想,并決心成為一個革命者。
學生時期參加革命 波折不斷仍保初心
1911年農(nóng)歷臘月下旬,諸城仁里革命黨人臧漢臣和王心源、王露(號心葵)、臧文山、鐘孝先等人,響應(yīng)武昌起義,奪取了清朝縣政府的政權(quán),宣布諸城獨立。并派臧建初去牛家官莊小學,宣傳動員青年參加革命軍,前往縣城,保衛(wèi)諸城獨立。范予遂和王均甫當即剪掉發(fā)辮參加革命軍。因為縣城已被由沂水來的清兵包圍,他們被阻城外。
農(nóng)歷臘月廿四,清兵攻入城內(nèi),大肆逮捕屠殺革命黨人和學生軍。革命黨人縣長臧漢臣被殺害,并被懸首城門示眾。范予遂因剪發(fā),成為被搜捕的對象,于是星夜趕回范家車村,裝假發(fā)辮后,被其父送到院西村外的祖母家;又由外祖父送到日照縣汪崖村一王姓基督徒家,躲了一個多月。
1912年四五月間,王季龍把范予遂和王均甫送到濟南王樂平處,要他資助兩人繼續(xù)讀書。當時因濟南公費學校不招生,經(jīng)王樂平介紹,范予遂和王均甫在一朱姓老師家學習。王均甫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范予遂則考入青州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校蠶桑班,1年后畢業(yè),又考入青州師范。此時正值濟南留日預備學校招生,因該校對參加辛亥革命的青年優(yōu)先錄取,他隨即放棄青州師范,經(jīng)王樂平介紹,考入留日預備學校乙班,學習日語。
1913年3月,革命黨人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凱派特務(wù)殺害。孫中山發(fā)動了討袁的“二次革命”。留日預備學校的學生也發(fā)布通電,表示擁護討袁。當時山東都督周自齊怕學生鬧事,乃托詞戰(zhàn)事形勢混亂,決定解散該校,但答應(yīng)形勢穩(wěn)定后,學生回來仍可官費上學。“二次革命”失敗后,范予遂和王均甫回諸城,王樂平則逃往甘肅。
加入同盟會討袁護國 五四運動時積勞成疾
1914年四五月間,范予遂又同王均甫考入濟南第一中學。因之前深受上海宋教仁主辦的《民權(quán)報》和《民主報》的影響,范予遂對孫中山的革命學說和蔡元培、吳稚暉等人的文章都特別喜歡。7月,21歲的范予遂經(jīng)王樂平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5年《新青年》問世,范予遂閱讀后,對民主與科學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5年冬,袁世凱在美、日帝國主義支持下,復辟稱帝。孫中山在日本發(fā)表《討袁檄文》,蔡鍔、唐繼堯首先響應(yīng),在云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居正也在濰縣代表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軍討袁。1916年3月,山東革命黨人吳大洲、薄子明等人響應(yīng)討袁護國運動,在周村成立護國軍,宣布周村獨立。范予遂離開一中,去周村參加護國軍,被任為交涉員,在膠濟鐵路檢查行人。同年6月,袁世凱病死。范予遂深感吳軍紀律太差,離開周村,又返回濟南第一中學,繼續(xù)讀書。
1917年范予遂中學畢業(yè),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大學前身),1921年8月畢業(yè)。在大學讀書期間,他深受杜威、羅素、柏格森等人學術(shù)思想的影響。五四運動前,在校曾參加過無政府主義活動。學校的工學會出版了《工學》,宣傳“工學主義”;提倡讀書、工作、勞動并重;完全自由,不受學校制度的限制。學校讓工學會會員在校學會一門技術(shù),范予遂學會了石印術(shù)。1917年冬,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馬列主義開始傳入中國,但當時范予遂認為三民主義更適合中國的國情。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fā),北京各大、中學學生數(shù)千人在“外爭國權(quán),內(nèi)懲國賊”“還我山東”等革命口號激勵下,結(jié)隊前往天安門集會。范予遂和同學一起,走上街頭游行示威,高呼口號,發(fā)表演說。游行隊伍受到殘酷鎮(zhèn)壓,大批學生遭到逮捕。暴行激起全國義憤,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為抗議軍閥政府逮捕學生,宣布辭職。上海、天津、武漢、長沙等全國許多城市的工人、學生、商人,相繼舉行罷工、罷課、罷市。在全國聲援下,學生的斗爭更加堅決。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決議,定于6月3日到5日連續(xù)三天,各校學生分頭上街、作抵制日貨的宣傳,見到出售的日貨當即燒毀。范予遂和高師同學一起,上街發(fā)表“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的演說,被軍警逮捕,押解到北京大學關(guān)了約一個月。在全國人民的聲援下,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被罷免職務(wù)。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由于范予遂在運動期間活動頻繁,積勞成疾,回家休養(yǎng)了一個多月才好。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