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化雜談

《臨朐八景詩》另類解

來源:濰坊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12-08 11:28:38

《臨朐八景詩》另類解

◎張銘璇

  在臨朐縣流傳的《臨朐八景詩》,最早將其編錄在冊的是《臨朐續(xù)志》(1935年出版),其文曰:

  駢邑石門晚照殘,粟山孤聳落平川。

  冶源煙靄三冬暖,百丈瀑布六月寒。

  彌水澄清通地底,沂山晚翠接云端。

  白芽寺里枯松樹,仰天高掛秋月圓。

  據(jù)筆者考證:明嘉靖《臨朐縣志》對仰天山的記載是“土人有‘仰天秋月’之說”,對石門山的記載是“邑人有‘石門晚照’之說”,根本沒提“八景”一詞,可見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臨朐縣志》纂修之時臨朐沒有“八景”之分,只是在仰天山當?shù)厝丝谡Z中有“仰天秋月”和邑人口語中有“石門晚照”的景點名稱。而明末傅國的《昌國艅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臨朐縣志》卻說“石門晚照”“冶源煙靄”“仰天秋月”皆為八景之一,可見臨朐八景的劃分是在明朝中后期。

  筆者認為,作為律詩來說,《臨朐八景詩》存在幾處敗筆:

  一是首聯(lián)的“駢邑石門”與“粟山孤聳”詞性不對仗,石門坊的景觀名稱叫“石門晚照”,粟山的景觀名稱叫“粟山孤聳”。此聯(lián)出句應是“石門晚照”,而不是“駢邑石門”。“粟山”對“石門”,是名詞對名詞;“孤聳”對“晚照”,是動詞對動詞。開篇的“駢邑”二字純屬多余。

  二是從全詩平仄來看,第四句“百丈瀑布六月寒”除了韻腳為平聲字外,其余均為仄聲字,這在古律詩中是極少見的。自從唐朝以來,中華詩詞韻律嚴格,后人作詩多以唐律為戒,律詩成為詩之上乘。若依詩律而論,平收的句子除了韻腳之外,若只剩一個平聲字,那么本句即算“犯孤平”,乃詩之大忌。而“百丈瀑布六月寒”除了韻腳“寒”字之外,竟沒有一個平聲字,余皆仄聲,連“孤平”也達不到。

  三是尾聯(lián)“白芽寺里枯松樹”一句,純屬一句大白話,毫無詩韻可言;再說白芽寺的枯松樹并不是在白芽寺里,而是在白芽寺西的白崖頂上五龍?zhí)秱?cè),五龍?zhí)毒嚯x白芽寺有近百米,白芽寺內(nèi)并沒有枯松樹。更何況“寺里”與“高掛”不對仗,“寺里”是名詞,“高掛”是動詞;“樹”是名詞,與形容詞“圓”也不對仗。可見此詩漏洞百出,難列上乘。

  鑒于上述原因,反證了臨朐歷史上一首另類《臨朐八景詩》的正統(tǒng)性,似乎這才是準確無誤的原創(chuàng),其文曰:

  石門晚照通仙境,粟山孤聳落平川。

  冶源煙靄三冬暖,百丈瀑布六月寒。

  彌水澄清連海底,沂山晚翠接云端。

  白崖倒映枯松古,仰天高掛秋月圓。

  且看首聯(lián):“石門”對“粟山”,名詞對名詞;“晚照”對“孤聳”,動詞對動詞;景點名稱“石門晚照”對“粟山孤聳”。“通”對“落”,動詞對動詞;“仙境”對“平川”,名詞對名詞。

  頷聯(lián)相同姑且不論,頸聯(lián)是“通”換成了“連”,與對句的“接”字對仗仍然工整。“云端”對“海底”,方位詞對方位詞。

  而在尾聯(lián),“白崖”對“仰天”,是名詞對名詞,其中“仰天”是指仰天山,并非是動賓詞組“仰頭看天”之意。“倒映”對“高掛”,是動詞對動詞;“枯松”對“秋月”,名詞對名詞;“古”對“圓”,形容詞對形容詞。由此可見,這首流傳的另類“八景詩”遠遠超過了《臨朐續(xù)志》所錄的“八景詩”,應該是《臨朐八景詩》的正宗原創(chuàng)。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quán)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