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鋼骨金石慰此生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9-05 16:28:26
《濰縣金石志》內(nèi)頁
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讓韓秀岐、郭麐成為密友,上京為幕僚不能施展才能,在故鄉(xiāng)濰縣,二人同把金石研究創(chuàng)作作為人生志趣。韓秀岐為陳介祺亡妻篆刻銘文;郭麐著有《濰縣金石志》皇皇巨著。
韓秀岐京師落魄回鄉(xiāng)為陳介祺妻墓刻銘文
詩人有言:“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當然,在陳介祺開拓的濰縣金石學中,也有潔身自好、任滄浪之水濁清者,他們以鐵筆挺直了自己的文化脊梁。畢竟,鐘鼎彝器負載著的是泱泱中華民族的天地正氣。
韓秀岐,濰縣城里東關(guān)人,字息周。由于資料缺乏,今天已經(jīng)很難斷定他是否進過科場。但歷史留存下的只言片語證明,這位學富五車的“韓生”確實是當過一段幕客。他熟諳歷史掌故,精擅鐵筆篆刻,連陳介祺也早聞其名。他也許曾一時贏得了幕主的歡心,但骨子里卻是天生“自知脾性難諧俗”的,韓秀岐終棄幕主而去,回到了濰縣。
起因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韓秀岐隨幕主來到繁華的京師,帝輦之下,燈紅酒綠?;蛟S是幕主雅興大發(fā),也或許是有意撩逗這位坐懷不亂“老夫子”的鐵石心腸,他遍請都下名妓,觥籌交錯的宴集上,隔席送鉤,眉目傳情,直至月上柳梢。一番戲謔之后,幕主突然借故離去,賓客們也都擠眉弄眼地退出了酒席,使妓女與韓秀岐獨處在一室??腿チ赭?kūn),韓秀岐突然醒悟:這是一場惡意的戲弄,自己名為幕客,實是別人掌上的玩偶。但人地生疏,怎樣走出這尷尬的境地?氣不打一處來,他坐上一張矮榻,齁鼾如雷,整個旅舍都被他吵得擾攘翻天。
以謔還謔,幕主臉面全無,慍怒在心。韓秀岐不辭而別。
這一次京師之行,韓秀岐留下了莫大的遺憾,錯失了夢寐以求看到《石鼓文》的機會。為此耿耿于懷,回到濰縣后,再次跋涉京師。長途往返,幾十兩銀子全做了盤纏,他只得賣掉了鄉(xiāng)下的幾畝薄田,使他一貧如洗。后來,索性改字“息舟”,閉門謝客。任命運之舟在世俗的河流上漂蕩。
同治十年,陳介祺宅院的大門上掛起了哀幡,他的妻子李氏撒手人寰,棄他而去。四十載人生風雨,相濡以沫,宦海沉浮,不離不棄,59歲的陳介祺痛當何如?找人鑄起厚銅板,蓋在夫人的墓穴上。銘文是必須找一高手篆刻的。這時,他想起了韓秀岐。
韓秀岐卻遲遲不至。東關(guān)圩與陳家只有一河之隔,卻如同天涯。幾番周折,他找到了昌樂縣一位叫閻雨帆的人從中托求,韓秀岐這才出現(xiàn)在陳家。韓秀岐到來之后,直奔近前,力透銅背,刻罷大汗淋漓,未踏進客廳半步,即揚長而去。陳家人備以重禮,送到了韓秀岐的“蝸居”里,甚至答應請其再到陳宅,贈送田畝相周濟。
韓秀岐一揖長謝,無語送客。哀傷中的陳介祺大為感慨。夫人的喪儀結(jié)束,他揮毫寫下一副“踽涼齊餓者俎豆古遺民”的對聯(lián),贈予了韓秀岐。
游遍大江南北落拓歸鄉(xiāng)郭麐著《濰縣金石志》
郭麐,字子嘉,號“望三”,濰縣城里人。祖父郭啟翼為進士,有《翠松堂印集》傳世。“幼承家學,精六書,癖金石文字”。同韓秀岐一樣,有一段幕客的人生經(jīng)歷,遍游大江南北,世事多變,中年落拓歸來。自此“埋首窮鄉(xiāng),不與世接。種瓜剜菜之暇,亟思搜羅邑中文獻于荒冢破寺間”。“自居鄉(xiāng)后,不入城市者六七年,紳富戚族之門閾,內(nèi)外無履跡也。獨于考證篆籀、辨別碑版真?zhèn)?時一詣陳介祺家”。埋首鄉(xiāng)間,拘于力十數(shù)年,編出了一部記載鄉(xiāng)邦金石的大書,請教于陳介祺。這就是后來的《濰縣金石志》。皇皇巨著,傳流鄉(xiāng)邦,后來,郭麐在《濰縣金石志自序》中這樣寫道:“十數(shù)年來僅積有九十余種,稍加編次。己巳就正于陳齋太史。”“既為訂其疏略,復欣然以所藏邑邑中金石屬海豐張君子達盡拓相付。并囑同里王西泉、魏新齋、陳孟五益共事采訪,又續(xù)得若干種。與齋次子九蘭及小兒參釋其文。”
光緒初年,江南人汪鳴鑾以戶部侍郎銜視學山東,慕郭氏之名,親至其家以探虛實,早起過訪,相談大為投機,不覺日已西斜。留下銀兩周濟貧窮,堅決拒絕,許為“請獎顯秩”,不為所動。直至答應為其出資刊印金石志諸書,郭氏才淚水涌出,一躬到地。
又是一位“踽涼齊餓者”!
韓、郭結(jié)為密友均于貧困災荒中凄慘離世
誰都不知道命運的船只會怎樣漂流。汪鳴鑾只因在酒宴上說了幾句醉話:“信口妄言,跡近離間!”不知此話如何傳到了慈禧耳朵里,她勃然作色,輕巧一道懿旨,汪鳴鑾被貶回江南故鄉(xiāng),“永不敘用”。郭麐落進了半床書影,明月在天,欲哭無淚的境地。
差不多的人生經(jīng)歷,使韓秀岐與郭麐結(jié)為了密友。
一次,韓秀岐去看望郭麐,草草杯盤,共話平生,熒熒燈火,知音相對,不覺荒村中已傳來喔喔雞啼。悲從中來,郭麐陡然站起,擊節(jié)而歌:“文章道義相切磋,太行可移交不變。今日之日竟如此,昨日之日可知矣。白璧黃金倘再來,依然名聲動閭里。吁嗟哉,浮世悠悠誰是耐久交,乘馬戴立不相拋。不相拋,得一韓生亦足豪!”
白璧黃金終于沒有再來,韓秀岐死了,濰縣大災荒的年頭,只得買豆皮充饑,粗糲難咽的食物奪去了他的生命。
郭麐死了,“捻軍”來濰的兵荒馬亂中,他先是失去了兒子和老妻,后楊峽別墅也被分割賣給了鄉(xiāng)人,他只得到妹妹家寄居,妹妹又先他而去,一歲三哭,死神怎不向著暮年的詩人招手?
他們像陳介祺一樣,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獻給了金石鐘鼎。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