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濰水劍 | 不能讓“流量”臟了孩子的世界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2-05-09 15:48:11

  不能讓“流量”臟了孩子的世界

   □濰坊融媒評論員 薛靜

  近日,中央文明辦、文旅部等四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劍指網絡直播打賞的不良傾向、違規(guī)亂象,為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促進網絡直播行業(yè)規(guī)范有序發(fā)展劃出了底線紅線。

  互聯(lián)網的“流量造神”席卷了人們的一切生活角落,在“一夜暴富”“財務自由”“月入百萬”的煽動性字眼前,孩子也成了一些人獲取“流量”的籌碼。從利用孩子編段子,到把孩子當賣貨“工具人”,在平臺的推波助瀾下,家長的急功近利讓孩子深陷“流量枷鎖”,嚴重損害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事實上,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禁未成年人當主播等規(guī)定早已有之。2021年7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嚴禁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嚴肅查處炒作“網紅兒童”行為;同年11月,文旅部出臺相關意見,嚴管嚴控未成年人參與網絡表演。而此次四部門聯(lián)手,重申“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這一監(jiān)管紅線,并提出詳細治理舉措。要想徹底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流量利益鏈,既要出重拳,也要確保“拳拳到肉”。只有措施落地落到位,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為未成年人筑起堅實的保護墻。

   監(jiān)管部門必須動真格,敢于對直播亂象出實招、出狠招。要想打消平臺的僥幸心理,就容不得打馬虎眼,以剛性執(zhí)法確保未成年人保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網絡平臺必須加強自律,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平臺在主播賬號注冊審核管理、落實實名制、優(yōu)化“青少年模式”等方面措施不嚴,“走偏門”“開后窗”比比皆是,不僅助長了未成年人直播的歪風邪氣,也不利于平臺長遠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

   家長不能做“甩手掌柜”。“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網絡直播并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唯一攔路虎,只有以身作則,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形成正確價值導向,才是解決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的根本之道。

   保護未成年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網紅兒童”并非成才捷徑,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既是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共同的期待。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