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丨當這群特殊“標兵”出現(xiàn)在農村公路上……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2-04-28 17:07:00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昌邑市卜莊鎮(zhèn)廣劉村,緊挨221省道,曾經交通事故多發(fā)。然而近兩年來,該村僅出現(xiàn)兩起輕微事故,還成了零酒駕示范村。“奇跡”的背后,浸潤著昌邑公安交警“紅藍守護”標兵的汗水。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農村地區(qū)機動車保有量和駕駛人數(shù)量大幅增長,農村地區(qū)成為交通事故多發(fā)區(qū),也是交通安全治理的薄弱區(qū)。昌邑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理念,探索農村交管新模式,將“紅藍守護”標兵延伸到農村,打通農村交通安全宣傳、管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昌邑642個行政村全部組建紅藍守護標兵隊伍,農村紅藍守護標兵注冊登記數(shù)已達到1469人。

  張德平將未佩戴頭盔的村民攔停。

  一句勸導一段視頻

  讓村民的出行慢下來

  從省道221進入廣劉村內部道路,向西約80米處有一間藍白相間的小屋,便是“廣劉村交通安全勸導站”,也是“紅藍守護”標兵們與村民出行安全“博弈”的陣地。

  4月22日上午10時,“紅藍守護”標兵張德平正在勸導一名騎行速度快又未戴頭盔的村民。面對有些不耐煩的村民,張德平見一時無法說服對方,隨即掏出手機,將事先準備的交通事故案例視頻遞了上去。屏幕中,一幕幕事故現(xiàn)場,這位村民很快便冷靜下來。

  交通意外都離不開“急”“快”二字,廣劉村村口連接省道,村民的交通工具多是電動車、三輪車,在南來北往的車流中穿行存在很大風險。如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中?為此,昌邑公安交警在村里建起“紅藍守護服務站”,發(fā)展了一批“紅藍守護”標兵參與勸導工作。

  勸導站內,張德平與村民共同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單頁。

  勸導站作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發(fā)揮著與城市交通安全崗亭同樣重要的作用。如何能讓勸導站見人、管事?

  “勸導未戴頭盔或違規(guī)載人等行為,如果村民能夠接受,在教育提醒后會立刻放行。”昌邑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王秀芳說,越著急越不耐煩,會被請到勸導站內閱讀農村交通安全知識手冊,特別是將民警平日在“紅藍守護”微信群中定期推送的身邊交通事故案例視頻,也會拿出來讓其觀看,絕大數(shù)人都會重視起來。

  王秀芳說,廣劉村的10名“紅藍守護”標兵,多數(shù)是有威信的老黨員,還有責任心強的年輕人。為讓勸導站真正發(fā)揮作用,對“紅藍守護”標兵做了細致分工。每當農忙時節(jié),會由年紀較大且不再務農的標兵負責勸導站的工作。而到農閑時,年輕的標兵就會陸續(xù)“上崗”。

  在標兵的守護下,這間勸導站內的“警示燈”卻從未“熄滅”。每每有村民經過此處,“紅藍守護”標兵們都會囑咐上兩句,“停一下”“慢一點”,簡單的提醒,為村民的出行豎起了一道無形的“安全防線”。

  民警給村民電動三輪車張貼反光貼。

  宣傳、監(jiān)督、服務

  “紅藍守護”標兵一員多能

  廣劉村多數(shù)村民以種植生姜為主,幾乎家家都有機動車。如何對錯綜復雜的車輛信息實現(xiàn)動態(tài)管理,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我們通過逐戶摸排,為村民建立機動車、駕駛人摸排登記臺賬,對個人信息、是否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準駕車型、車輛用途等進行詳細記錄,并連同非機動車輛信息一并入檔。”昌邑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劉正華說,一戶一檔創(chuàng)建,能夠清晰記錄相關信息。

  “家中幾口人,幾輛車,有無駕駛證,用于運輸生姜還是田地耕種?”一番交流后,轄區(qū)交警正在將村民反饋的情況登記入冊。

  臺賬好建,管理不易。昌邑交警通過紅藍守護標兵在村里人熟、車熟的優(yōu)勢,如哪一戶購買新車等,標兵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臺帳進行實時更新,若發(fā)現(xiàn)有無牌車輛送生姜時,會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勸阻,有執(zhí)意違反的,則及時反饋給交警。

  “紅藍守護”標兵在村中既是宣傳員,又是監(jiān)督員,還是車駕管辦理員,為將交通管理“放管服”的觸角深入農村,昌邑公安交警針對“交管12123”APP業(yè)務辦理與操作流程對年輕標兵進行培訓。有村民需辦理網辦項目內的車駕管業(yè)務,標兵就會指導其辦理,足不出戶即可就地解決。

  張京學通過大喇叭提醒村民注意出行安全。(資料圖)

  自導自演

  讓交通宣傳有了人氣接了地氣

  “去年騎摩托車在路上碰到朋友老徐,回頭打招呼急剎車不慎摔倒,當時如果不戴頭盔,后果不堪設想。”每次在大喇叭上宣傳交通安全時,廣劉村黨支部書記、“紅藍守護”標兵張京學總會重復自己的經歷。

  “在農村,大喇叭是宣傳交通安全的傳統(tǒng)方式,常規(guī)機械式的交通提醒,難以讓村民入心入腦。”王秀芳說,他們會讓標兵分享自己或周邊區(qū)域的事故案例,更能引起廣大村民的注意。

  交通宣傳不只是提醒、勸導和警示,還要創(chuàng)作本土作品。在廣劉村文體大院內,記者看到院墻張貼的12塊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宣傳版面,內容涉及乘車安全細節(jié)與駕駛安全細節(jié),還有各種交通事故案例解讀。大院始建于2004年,是村民們日常娛樂的主要活動場所,一直以來,各項宣傳活動也都落地于此。在廣劉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時,昌邑公安交警捕捉到了該村濃郁的文化氛圍,并根據(jù)這一特點,通過“紅藍守護”標兵自導自演一些極具廣劉特色的宣傳作品。

  節(jié)目《馬大保喝醉了酒》。(資料圖)

  “本想駕車把家還,忽然想起咱們交警,交通法規(guī)來宣傳。酒駕害人又害已,哎!找個代駕替換俺,自覺地遵守交規(guī)我就換笑顏,安全第一回家里保平安......”每逢村里組織文藝匯演,身為“紅藍守護”標兵的張德利都會將自己改編的呂劇《馬大保喝醉了酒》唱上幾遍。

  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在贏得村民連連叫好的同時,讓交通安全宣傳有了“人氣”,接了“地氣”,也讓“人人都是宣傳員”的意識在廣劉村蔚然成風。

  張德平將未佩戴頭盔的村民攔停。

  昌邑農村已有標兵1469人

  成為警民連接的紐帶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卜莊鎮(zhèn)廣劉村“紅藍守護”標兵只是昌邑農村推進“紅藍守護”行動的一個縮影。如今,昌邑市642個行政村全部組建紅藍守護標兵隊伍,農村紅藍守護標兵注冊登記數(shù)已達到1469人。昌邑交警在官方微信上開設紅藍守護服務平臺,標兵經注冊登記后統(tǒng)一管理。交警部門會定期在平臺上發(fā)布任務,標兵認領完成任務后會統(tǒng)一評分。昌邑交警會定期對積分高的標兵進行表彰獎勵,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這支隊伍,目前已經成為警民連接的紐帶,并輻射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參與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中。

  在“紅藍守護”行動的指引下,“紅藍守護”標兵也逐漸成為交通安全知識的“多面手”,已實現(xiàn)“車駕管網辦業(yè)務指導辦理”“交通安全宣傳引導”“交通安全隱患反饋”的一員多能,切實打通了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據(jù)了解,為筑牢農村地區(qū)交通安全防線,除紅藍守護行動的參與外,自2021年以來,昌邑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在農村平交路口新增爆閃警示燈412個、新增警示柱1033個、新增減速帶572條,新劃、完善標志標線90余萬米,整改護欄開口5個、新增護欄2210米。今年1至4月份,昌邑市農村地區(qū)接報事故數(shù)、死亡人數(shù),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0.5%、下降40%。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懷禹 張益閣/文圖

責任編輯:聶臻臻

數(shù)字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