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發(fā)現(xiàn)山東手造丨泥老虎:傳統(tǒng)泥塑“叫”出生機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2-03-10 14:48:12

  高密聶家莊泥塑制作集聚地姜莊鎮(zhèn)聶西村今年格外熱鬧。聶家莊泥塑“90后”傳承人聶鵬的泥塑工作室,吸引不少游客對著擺放整齊的泥塑“叫虎”拍照。

  “虎年里‘叫虎’成了搶手貨,不但年前訂單增多,假期里也有不少上門購買的人呢。”聶鵬告訴記者,尤其是來附近村走親訪友的人,也會專程繞個彎來聶西村走一圈,將這里獨有的“叫虎”在朋友圈里“秀”一圈。

  “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這句當?shù)亓鱾饕丫玫拿裰{佐證著聶家莊泥塑昔日的繁榮。聶家莊泥塑是“高密三絕”之一,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的聶家莊泥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素以聲色并茂、造型精美著稱,作品遠銷國內(nèi)多個地區(qū)。其中,聶家莊泥塑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可發(fā)聲且聲音獨特,有泥娃娃、“叫虎”等諸多代表作。

  從聶鵬工作室往東走十幾米,就是村民聶宏希的泥塑坊。50歲的聶宏希十多歲就跟隨父母學習聶家莊泥塑技藝,在五六年前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聶家莊泥塑創(chuàng)作中。聶宏希的泥塑坊面積不大,卻擺滿了成品的泥塑作品和已涂抹上白色底色的坯子。記者隨手拿起一個“叫虎”泥塑,按住頭、尾部推拉,便發(fā)出一陣陣咕咕叫聲,瞬間讓泥老虎有了生機。“坯子分兩部分,用牛皮紙粘住,頭部的一端安裝能發(fā)響的葦哨,只要推拉、搖晃泥塑,空氣流動穿過葦哨,即可發(fā)出聲響。這可是我們聶家莊泥塑所獨有的。”聶宏希指著“叫虎”的中間部位說。

  在聶家莊泥塑中,傳統(tǒng)的“叫虎”作品造型大膽夸張,注重表神寫意,它們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涂朱筆大“王”,形態(tài)既威風凜凜又憨態(tài)可掬。這幾年,聶家莊泥塑的手工藝人們在傳統(tǒng)泥塑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穎的造型。

  自幼跟父親學習泥塑制作技藝的聶鵬也是聶家莊泥塑最年輕的傳承人。在聶鵬的泥塑作坊內(nèi),不僅有傳統(tǒng)的“叫虎”作品,“財神虎”“納?;?rdquo;“平安虎”等寓意美好的新穎“小老虎”也足夠吸引眼球。

  創(chuàng)作“叫虎”等聶家莊泥塑作品,需要慢工出細活。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脫模、修坯、制哨等10余個步驟,都需要手工藝人們沉下心來認真創(chuàng)作。經(jīng)過這般復雜的制作工序后,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方能大功告成。“我們在繪制中用了‘留白’的方法,需先涂白粉打底,用滑石粉加膠和水調(diào)均后涂在泥坯上,晾干后再涂其他顏色。色彩搭配也由原來的桃紅、大綠、淡黃、朱紅、黑色等5大原色,逐漸豐富到五彩斑斕、絢麗多姿。”聶鵬說,不僅如此,型號方面,“叫虎”等泥塑作品也從由原來的單一型號,發(fā)展到現(xiàn)在大小幾十種型號。

  前些年,由于制作泥塑辛苦而且利潤也不多,村里堅守老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不少村民寧愿種地、打工,也不愿重拾舊業(yè),從事泥塑創(chuàng)作。在聶鵬等手造人看來,作為傳承500多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聶家莊泥塑也需要注入創(chuàng)新因子,才能迎來新的春天。除去創(chuàng)作聶家莊泥塑作品,聶鵬也經(jīng)常走進校園、課堂,近距離為大中小學生傳播聶家莊泥塑,讓非遺文化的種子扎根在下一代。

  “非遺文化需要推陳出新,才能保持活力。”聶鵬說,2021年,他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設計團隊合作,將當?shù)氐募t紙對聯(lián)文化設計到“叫虎”作品的包裝中,將“祥虎叫 福來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裝上。

責任編輯:封曉健

數(shù)字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