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喬鐵家 探真勘誤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7-19 18:55:43
北王爾莊梁氏萬歷四年碑記世系圖。梁化剛制圖
2019年6月1日,作者梁化剛(右一)一行赴喬鐵家調查。梁興利攝
《濰縣志稿·民社》記載,梁金銘在上世紀初曾任濰縣第二區(qū)平壽鄉(xiāng)長,治所在喬鐵家。
作者經過兩次赴喬鐵家調查,證實了梁炳所言,喬鐵家梁氏與梁家巷是一族確鑿無誤,與北王爾莊也是同族。喬鐵家梁氏與北王爾莊、于家山前、金錢溝梁氏也是同族關系。喬鐵家第一大財主梁金銘稱梁文燦為叔,兩人常有走動,關系親密。
梁文燦與喬鐵家梁氏是一族三方族人曾編修族譜
因為喬鐵家梁炳先生提供的有關信息較凌亂模糊,且根本沒有提及喬鐵家梁氏與奎文北王爾莊梁氏的同族關系,筆者曾于2019年5月19日、6月1日兩次赴喬鐵家調查,以求翔實與勘誤。
2019年5月19日,筆者與梁興利結伴初赴喬鐵家。不巧,正趕上修路,需要大圈繞行,中午11時多才抵達。由于沒有提前聯(lián)系,時間受限,我們來到梁炳的弟弟梁勇家。梁勇的老伴王翠青和梁玉忠參加了調查。
喬鐵家是一個700多人的村莊,梁姓人家有40戶左右。
第二次赴喬鐵家有徐暖女士同行。我們在梁銀的駕校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采訪。參加人員有梁勇、梁玉忠、梁玉華、梁玉樹、梁銀等。
喬鐵家參加調查的人們,敘述本支梁氏的情況,與梁炳所言大體一致。喬鐵家梁氏在清末至上世紀初也是富裕的大家族,現(xiàn)已傳至22世,何時遷來失考,到底是本支從梁家巷遷來還是梁文燦一家從喬鐵家遷出,不太明了。但是,喬鐵家梁氏與梁家巷是一族確鑿無誤,與北王爾莊也是同族。
因為梁玉忠的父親梁會灃主持了1966年前后的修譜,故梁玉忠了解氏族情況較多。
1966年以前,喬鐵家老墓田有一通家譜碑,刻有十一世梁可教以下的世系圖。梁玉忠還記得當年譜碑上記載著始祖生有三子,皆名梁某才。族人原有手抄本老家譜一套,系清末所修。筆者通過考究認為,應是宣統(tǒng)元年(1909)與喬鐵家分支一起續(xù)修的。
1965年即將麥收時,北王爾莊族人先來人續(xù)譜,是梁玉忠家接待的,當年十六七歲的梁玉忠在晚上挨門挨戶地叫人來采集信息。第二天早上,梁玉忠母親搟的面條,來人吃過以后又去了昌樂喬官的于家山前和金錢溝(今前君祥村)兩個村。
1966年前后,喬鐵家族人在十七世梁會灃的主持下開始續(xù)譜。梁會灃帶人到濰縣城住了七天,也去過于家山前和金錢溝村,等到草稿完成時,“文革”開始,新譜的手稿和原來的老家譜一起被搜去,付之一炬,墓地的譜碑也被損毀。梁氏族人因為“歷史問題”太多、家庭成分不好,自然絲毫不敢抗拒。
梁會灃到濰縣城續(xù)譜,采集家族信息,應是與東關梁家大門(那時的梁家巷早已經沒有梁文燦族人居住)和北王爾莊的族人三方會合,共同編修。七天的信息采集應該比較翔實了,濰縣三支梁氏的關系已經梳理清晰,即將成譜時卻被付之一炬,造成了百世憾恨。萬幸的是北王爾莊的支譜留存了下來,才不至于使得生活在濰縣600多年的這一族梁氏如今找不到祖根、世系紊亂。
筆者調查在梁家大門長大的梁文煥曾孫女梁國惠女士,也證實這次修譜的時間是“文革”前后。
梁文燦與喬鐵家是一族,這很扎實,不然不會一起續(xù)譜。交談中,喬鐵家族人親切地稱梁文燦為“老頭子”。
喬鐵家梁氏與北王爾莊、于家山前、金錢溝梁氏的同族關系,梁玉忠最了解,1966年前后修譜時,梁炳在外從軍,所以他修譜時未記。
梁氏各支字輩并不完全統(tǒng)一
據喬鐵家梁氏族人口傳,梁文燦的名字是老師給起的,沒有遵照家族字輩。但是,他是十五世,喬鐵家的十六世是“文”字輩。他中進士后,覺得與侄子們一個字輩很別扭,就要求“文”字輩的侄子們改名,結果大都不同意,只有與梁文燦關系最好的、比較年輕的梁金銘兄弟三人改成“金”字輩。
而后期的考察顯示,真實情況可能是,梁文燦一家世居梁家巷,梁文燦出生在這里,是梁家巷分支十五世。因為年湮世遠,梁家巷與喬鐵家、北王爾莊的兩支族人,雖然能同族論世,但早已各排字輩,這種現(xiàn)象很常見。到梁文燦中進士做官后,喬鐵家期望將這位同族名人編入喬鐵家支譜,結果遇到“文”字輩不是同一世的尷尬情況。實際是,梁家巷的十五世與喬鐵家的十五世根本不是一輩人。
詳細分析北王爾莊《梁氏先塋碑記》并綜合各種信息得知,北王爾莊和喬鐵家兩支梁氏出自梁家巷無疑,但是,在支譜中,遷出的族人往往以遷去的第一代人為分支的一世祖,而沒有遷徙的還是以原來的始祖為一世祖,這樣世數(shù)就不一致了。分支的同一世數(shù)實際不是一輩,這種現(xiàn)象毫不奇怪,600年過去,如果續(xù)譜不及時,世輩難免有差錯。
喬鐵家財主梁金銘
與梁文燦交往親密
梁金銘(十六世)是梁玉忠的祖父,喬鐵家第一大財主,是著名地方武裝頭領范啟奭的姑父,浮煙山一帶的風云人物。上世紀初,梁金銘曾任濰縣第二區(qū)平壽鄉(xiāng)長,而鄉(xiāng)公所就在喬鐵家。梁金銘與梁文燦關系親密,稱梁文燦叔,經常去梁家巷。
上世紀初,軍閥混戰(zhàn),梁文燦不愿為官,便云游天下,吟詩填詞以消遣憤懣。他居無定所,從北京城新簾子胡同的居所遷回到濰縣城后,全家人寄住在十笏園主人丁錫田家。喬鐵家老人們說,彼時的梁文燦一副看破紅塵、不管閑事的樣子,梁金銘于是勸說:“大叔啊,這樣不是辦法,不如我?guī)椭闵w幾間屋住吧?”那時候的梁金銘在平壽一帶呼風喚雨,是有這個能力的。這慷慨之言足見二人的親密關系。梁文燦卻說:“蓋屋干什么,丁四宅(十笏園)那么些閑屋,我愿意住哪塊兒就住哪塊兒。”
梁文燦與平壽鄉(xiāng)喬鐵家的同族人交往密切,他們常常結伴來游覽程符山(即浮煙山,又名符山)。梁文燦在一副為知己撰寫的挽聯(lián)中有“最難忘程符攜屐,歷下停舟”的句子,或許與自稱“平壽炙笙氏”不無緣由吧。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