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擔任省委秘書奔走齊魯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6-15 11:02:56


山東省立第一鄉(xiāng)村師范學校舊址


趙健民

  于清書勇敢堅強,成為濰縣黨組織的中流砥柱。1929年6月,叛變投敵的省委組織部長王復元來濰,以“捕共隊長”身份,帶人將縣委書記馬宣元逮捕入獄,縣委突遭重大破壞。為保護黨內(nèi)的骨干力量,7月,上級調(diào)于清書離開家鄉(xiāng),赴青島擔任山東臨時省委秘書。在省委工作期間,于清書不忘初心,風雨奔走,在齊魯大地上撒播了革命的“紅色”火種。

  調(diào)任臨時省委秘書客串車夫熟悉青島

  于清書調(diào)任中共山東臨時省委秘書后,與妻子來到青島費縣路居住,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以小學教師為公開身份,后又開辦小書店為職業(yè)掩護。此時的臨時省委機關處境十分危險,有時一天內(nèi)幾次更換辦公地點。于清書白天照料書店,夜晚徹夜不眠完成省委交辦的任務,起草文件,印刷宣傳品,直至天亮。

  妻子在他的影響下,成為他忠實的革命助手。有一次,于清書吩咐妻子去聯(lián)系一位地下黨員,將一份機密文件送到聯(lián)系人手上。妻子傍晚走出家中,第二天天亮才滿頭大汗歸來。路上幾次遇到特務盯梢,險些丟了性命。這時夫妻二人的大女兒已經(jīng)出生,妻子抱著孩子說:“要不是娘的命大,這個夜晚,你就是沒娘的孩子了。”說著,流下了眼淚。于清書這才告訴妻子,這是黨組織對她的一次考驗。完成這次任務后不久,通過上級批準,妻子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了于清書名副其實的革命伴侶。

  于清書來到青島時,他的入黨介紹人牟洪禮已調(diào)任青島市委工作。

  一天,于清書秘密接到一項任務,去銀行取一宗由共產(chǎn)國際發(fā)來的匯款,按時送至牟洪禮在外國租界的住處。去銀行取款必須白天進行,白天的大街上特務林立,盯梢暗探密布。于清書剛走出書店,就遇上了特務的糾纏,他幾次臨時化裝,才躲過特務的跟蹤,將匯款取到手上。青島地形復雜,難以辨別東西南北,由于對道路不熟悉,送到牟洪禮居住處時,已是華燈初上。牟洪禮接過匯款,深有感觸地說:“匯款晚到幾分鐘,羈押在敵人監(jiān)獄中的同志,就有不少人失去生命。你的到來,已是最后的關頭。”

  牟洪禮的這番話,于清書記在心中。第二天,他脫去長衫,拉起洋車走上青島街頭,當了十幾天的洋車夫,讓于清書記熟了青島的大街小巷。

  1929年深秋,青島車站上有一位抱著孩子的青年婦女站在風雨中,焦急地等待著來接她的人。她是牟洪禮的妻子任意芳。革命風雨環(huán)境的需要,擔任市委書記的牟洪禮住進了外國人的租界。租界是不允許單身人口居住的,為避免引起敵人的懷疑,上級黨組織要派來一位女同志與牟洪禮假扮為夫妻,牟洪禮懷念留在家鄉(xiāng)的妻子任意芳,便讓妻兒來到了青島。

  接站的人出現(xiàn)了,任意芳在家鄉(xiāng)早就認識:正是化裝成為了洋車夫的于清書。就在這個當兒,發(fā)生了一點小事情:賣糖果的小販走過任意芳母子身邊,引逗得懷中孩子嘴饞,糾纏著不肯離去。尷尬中,于清書想起了口袋中的少許“紅色”經(jīng)費,先給孩子買了幾粒糖果,回到住處馬上補還。

  牟洪禮知道后,面沉如水,馬上掏出幾枚銅板遞給于清書說:“革命的經(jīng)費什么時候都不能亂動一個銅板。”于清書流下了眼淚。他知道,在牟洪禮的手上,經(jīng)過了無數(shù)黨的經(jīng)費,只那一次自己從銀行取匯款,就是用皮箱盛來的。牟洪禮對一個銅板的態(tài)度,讓于清書牢記終生。

  撤離青島回到家鄉(xiāng)聯(lián)系黨員積蓄力量

  1929年10月4日,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黨維榕到青島峰村一家油坊附近召集會議,被敵人事先偵知,與青島市委秘書孟介人等人一起被捕,臨時省委和青島市委又一次遭到破壞。于清書夫婦接到“撤離”的秘密通知,回到了家鄉(xiāng)前闕莊村。

  離開黨組織的日子里,于清書初心不改,砥礪前行,風雨奔走,秘密聯(lián)系黨員,積蓄著“紅色”革命的力量,自10月至11月,僅月余時間,就聯(lián)絡起周圍后闕莊、前呂、前小河、埠頭子等村黨員20余人,團結(jié)進步村民于硯田等成為黨組織外圍積極分子。其間,他介紹自己的學生黨員于芝榮與自己先期介紹入黨的李樂三結(jié)為夫婦,鼓勵他們相伴風雨前行,將革命進行到底。于、李夫婦不負期望,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樂三投筆從戎,毅然參加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八支隊”牛頭鎮(zhèn)起義,后受黨組織派遣,返回家鄉(xiāng)秘密擔任濰縣縣委秘書,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暗殺,壯烈犧牲。于芝榮繼承丈夫遺志,又將兒子送往八路軍部隊。

  ◎相關鏈接

  建立鄉(xiāng)師支部代代薪火相傳

  1935年冬季的一天,冒著凜冽的嚴寒,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沿著黃河大堤一路向南狂奔,騎車人趙健民是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幾天前,他收到一封神秘來信:“老掌柜已到,請速來洽談一筆生意。”趙健民欣喜若狂,當?shù)竭_目的地莘縣徐莊村時,竟一日間行程400余華里。自1933年起,中共山東省委屢遭重大破壞,山東地方黨組織與黨中央失去、陷入了黑暗的革命低潮之中達3年之久。在艱難曲折的找黨道路上,到達目的地后,趙健民終于在這里見到了中央北方局的黎玉同志,不禁哽咽失聲。這次會見后,黎玉受北方局書記劉少奇委托,來濟南重建山東省委,山東地方黨組織回到了黨中央的懷抱。這就是著名于山東地方黨史的“趙健民找黨”。

  趙健民,山東冠縣人,1932年就讀于山東省立第一鄉(xiāng)村師范,在校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正是母校黨組織的薪火相傳,才使他有了艱難找黨、重建山東省委的紅色人生故事。省立第一鄉(xiāng)村師范舊址座落于濟南北園大街,1937年,700多名學生中有10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從這里走出了姚仲明、朱春和、孫志謙、朱德等四位黨的七大代表,走出了潘復生、趙健民、景曉村、高啟云等3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有“白區(qū)里的紅色黨校”之稱。

  濟南鄉(xiāng)師的紅色革命火種一脈相承、薪火相傳,與濰縣早期共產(chǎn)黨人于清書有著不解之緣。彈指半個世紀過去,他的學生于一川寫下了這樣一段回憶:1929年秋天,我就學于濟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畫舫老師派人來到濟南和我接上了組織關系,建立起鄉(xiāng)師第一任黨支部,由我任書記。支部建立后,畫舫老師來到學校,給進步師生講革命形勢,分析對敵斗爭的特點,指導學校黨支部的工作。于一川,濰縣埠頭子村人,少年時就讀于前闕莊村小學,16歲由于清書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歷史已經(jīng)逝去,但歷史不會忘記每一個細節(jié)。

責任編輯:李倩

數(shù)字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