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安丘新風吹開文明花
來源:濰坊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0-08-05 09:50:31
????????□記者 王玉芳
????????通訊員 劉久平 鄭暉
????????新時代文明實踐,旨在文明,重在實踐。近年來,安丘市圍繞“思想傳播”“文明踐行”兩大主線,搭建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常態(tài)化隊伍,開展精準志愿服務,吸引群眾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初見成效。
????????搭建平臺 傳新風育新人
????????安丘市秉持“讓老樹發(fā)新芽,新樹扎深根”的理念,對原有的便民服務中心、主題廣場等基層公共服務場所改造提升,打造出涵蓋1處市級文明實踐中心、14處鎮(zhèn)級文明實踐所、90余處村級文明實踐站、3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的市鎮(zhèn)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圍繞“黨員干部講政策、法官律師講民法、教師專家講知識、工匠勞模講技術、致富能手講經驗、道德模范講事跡”的思路,采取從部門領導中“邀”、黨員干部中“點”、專家學者中“聘”、典型模范中“選”,組建文明實踐宣講隊伍。
????????各鎮(zhèn)、村文明實踐站所結合實際,開展文明信用村、戶整體授信等切合群眾需求的實踐活動,激活群眾文明守信的內生動力;美在我家家風家訓傳承,令“孝”“善”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安丘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媳評選表彰,弘揚社會正能量。
????????文明實踐 “賦韻”非遺傳承
????????如何“盤活”非遺文化,新安街道東劉家莊村找到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這個切入點。
????????烙畫古稱“火針刺繡”,屬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2018年,東劉家莊村對“汶水烙苑”烙畫傳習工作室進行改造提升,建成多位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由“烙畫”傳承人劉憲德免費教授村民“紙烙畫”“葫蘆烙畫”和創(chuàng)意葫蘆制作,使古法技藝得以傳承,“烙畫”產品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文明實踐與鄉(xiāng)村振興相輔相成。
????????非遺文化還乘上了“夜經濟”的東風。華燈初上,墨熙古巷夜市區(qū)人頭攢動,市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安丘的非遺傳承人也擺起了地攤:火山巖泥制陶、剪紙、面塑、核雕、扒繡等非遺作品或古樸拙趣,或雅致細膩,親身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安丘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雪松:“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非遺‘活起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百姓參與 春風化雨潤人心
????????拿鋤頭的手也能妙筆生花。新安街道丘家莊村是遠近聞名的“文藝村”,村民人人喜“書”善“畫”,個個能彈會唱。
????????走進丘家莊,綠瓦白墻之上,一幀幀書法篆刻、一幅幅山水花草各呈景象,描繪的多是踐行文明新風、破除陳規(guī)陋習的內容。并且,這些文化墻都是村民自發(fā)繪制的。
????????除了村容村貌美,丘家莊的文化節(jié)更是遠近皆知。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在此交錯融和,吸引眾多外地藝術家和游客慕名而來。
????????志愿服務 鑄就文明風尚
????????走進安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xiāng)村致富帶頭人”魯太湖、新時代農村創(chuàng)業(yè)好青年張曉東、全省道德模范于志良、“耄耋孝媳”潘寶玉、26年無私助學的“豆腐哥”張學慶……一個個凡人善舉匯聚成這座小城的精神氣質,引領著志愿服務的文明新風尚。
????????疫情防控關鍵期,黨員志愿者自發(fā)組織在全市小區(qū)、村口設立“疫情防控黨員先鋒崗”,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特殊高考季,考場外一片亮眼的“志愿紅”,12年愛心助考不缺席;全省第一座“希望小屋”拔地而起,團市委和志愿者攜手為貧困兒童筑起愛的屏障;“電影放到哪里,志愿服務就帶到哪里”,電影協(xié)會打造出一支流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
????????全市90支、5700余人的志愿服務隊伍深入社區(qū)農村,摸排群眾困難需求,量身打造服務項目,開展精準服務。
責任編輯: